刘野
朝阳
1999
布面油画
60×40cm
刘野的父亲是一位儿童文学家,这使得20世纪60年代生人的刘野在成长阶段便接受了红色浪潮的洗礼——文革宣传艺术与时代运动的集体记忆的潜移默化,形成了他早期作品中的红色意象。1994年从德国柏林艺术学院毕业后回到北京,刘野凭借“小海军”系列开始受到国内艺术界及市场的注意。在《朝阳》中,刘野笔下的“小海军”们穿着笔挺地站在浪尖,成为一幅“卡通化”的典型革命宣传图示。刘野成长于一个被红色所覆盖的世界,红太阳、红旗、红领巾……而这个源自艺术家童年记忆的意象,最终形成了一个变形的个人符号,成为90年代刘野重要的艺术语言之一。
家庭记忆与时代运动的潜移默化造就了刘野冲突而鲜明的个人风格。评论家朱朱认为刘野的绘画“并非专为表现这个特定年代的现实而来,相对于后起的“动漫年代”的年轻艺术家们,他的艺术是一种孤独而自觉的成果,而非对客观环境的当然接受”。刘野曾经说过:“我希望自己的每一幅画都只有一克重。”在他为数不多的文字与访谈录里谈及政治时表示,“它比起宇宙根本微不足道,比起人类普通的情感也微不足道”。刘野艺术中的“童话”所具有的轻盈与透明感,与二十世纪下半叶的中国恰好构成对照。
(赵梦莎、许崇宝 编写,2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