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菜单
参观
参观指南
票务
成为会员
展览
活动
出版
视频
商店
机构收藏
美术馆收藏
泰康收藏
更多
关于
最新资讯
媒体中心
加入我们
参观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景辉街16号院1号楼泰康集团大厦1F-2F
使用手机扫一扫
活动
学术讲座
展览
学术讲座
工作坊
媒体活动
公益项目
标签
归档
日历
午间一小时
(8)
赵半狄的小窝
(4)
TAM PLUS
(5)
2025 年 10 月
2025 年 9 月
2024 年 8 月
2024 年 7 月
2024 年 6 月
2024 年 5 月
2024 年 4 月
2024 年 3 月
2024 年 1 月
2023 年 12 月
2023 年 11 月
2023 年 10 月
2023 年 9 月
时间分辨率:影像装置里的时间探索与AI创作
戏里戏外孙悟空:动画片《大闹天宫》中的戏曲源流
张光宇与童年英雄|孙悟空的诞生
我的世界长这样:全球儿童原创动画巡礼 国外精选
童话往事:一起来聊那些年追过的外国动画片
绘制生命 赋静以动:简说中外动画表演风格史
动画在野:新世纪中国个体动画的发展亲历
破茧之后:中国动画的转型与产业化之路(1980-2015)
在世界动画史的坐标上重识中国美术篇的黄金时代
所有的开放
回望九十年代
不断实验:1990年代的艺术、电影与哲学
从校园到社会
追着新闻跑:我与八九十年代的中国摄影
1980年代的浙江美术学院
感受力时代系列论坛——重构感知、创造与人智边界
AI时代坦白局|一不小心,在AI时代当了家长
创造力的语言:技术奇点与艺术未来
从智人之上到智能至上——人工智能的创意之火
当代人的形象修辞:张培力的作品
卫生的现代性:世纪末的卫生观念和艺术创作
向自己看:行为和录像艺术里的自拍
追梦少年张郎郎
镜幻销夏录:是一是二?一一乾隆皇帝的多重自我
我的父亲蒋兆和
广告画的古装新衣:张光宇的人物线条与摄影图案
为民写真——蒋兆和先生的人文情怀
徐悲鸿的素描观及其中国人物画教学体系
平民的画家朋友:蒋兆和创作脉络
永远的OOTD:20世纪以来的中国服饰穿搭掠影
从“马训班”到“罗训班”:一段三国交织的艺术史(1955-1962)
现实感的多重变奏:杨秋人《骑楼下》(1948年)与战后绘画
向海洋:新中国广东美术中的海防与海建
身体反对图像——中国当代艺术的身体叙事
《资本论》与艺术:以亚历山大·克鲁格为例
植物、殖民与视觉性的全球史——中法战争中的图像再现难题
“装饰性”与“现实感”的交织:庞薰琹的战时线描
更深认识社会:艺术“入世”的必要准备与磨炼 ——李桦民国时期艺术探索的曲折与经验
自画像的历史讯息——由李叔同油画《自画像》的新发现谈起
知己有恩:齐白石的朋友圈
知己与家国:方君璧的情感经验与现代中国女性主体意识反思
《资本论》与中国历史学——以历史学家侯外庐先生为个案
潘玉良与中国现代美术
借路扶桑:中国20世纪上半叶的美术留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