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帆 、孟昭瑞

北平入城式

1949

银盐纸基

23.5×29.5 cm

1949年对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军队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从1月31日北平和平移交到10月1日开国大典,人们见证了一个新的全国性政权的诞生,其中手握相机的记录者们对这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更是有着身临其中的切身体验。这组照片分别拍摄了1949年2月3日的解放军进入北平和同年3月25日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在西苑机场检阅部队及开国大典的部队照片。

北平入城式
1949年1月22日傅作义在《北平和平解决问题的协议书》上签字并发表广播讲话。1月31日协议生效,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因为时值春节的原因,中国人民解放军定于2月3日进入北平接管防务。2月3日上午10 时,入城式开始。参加入城式的部队从永定门入城,工人、市民、学生和各界人群挤满了全城各条通衢大道,前门大街人山人海,平津总前委、北平市委、军管会以及北平联合办事处傅作义方面的代表登上正阳门箭楼,检阅了入城部队。参加北平入城式采访的摄影记者有高帆、高粮、杨振亚、孟昭瑞、李夫培、孙丕永、张祖道。

西苑机场阅兵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和解放军总部由西柏坡出发向北平开进。25日毛泽东一行到达北平,当天下午在西苑机场阅兵,受阅部队以“四野”的精锐部队四十一军为主。身着棉大衣、头戴军帽的毛泽东、朱德等人站在吉普车上,不时向受阅部队挥手、敬礼致意。西苑机场阅兵式只有检阅式,没有分列式,它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史上惟一的一次阅兵。高帆是西苑机场阅兵唯一的摄影报道记者,时任华北军区《华北画报》副主任,主任沙飞因生病治疗仍滞留于石家庄而尚未进驻北平。

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华北画报社担负了开国大典摄影报道的组织领导工作。参加天安门开国大典采访的摄影记者有石少华、吴群、林扬、陈正青、杨振亚、宋贝珩、红枫、毕深忠、高粮、张力、熊知行、侯波、罗光达、孟昭瑞等。年仅19岁的孟昭瑞在2个多小时的拍摄活动中几乎每一秒钟都没有停下来,他拍摄了军乐团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天安门城楼的开国大典盛况、群众欢呼、阅兵式等活动。

这些令参与者无比激动的重大历史事件成为新中国最初的政治仪式,通过影响参与者的情感与认知构建起基本的秩序感与对新政权的国家认同,在电视、网络等现代传播媒介兴起之前,这些经典的图像在日后的共和国历史上不断地从文化价值层面加强着这种认同感。今天看来,这些隆重的军事仪式完美地体现了昂扬的革命英雄主义美学特点,记录者与被记录者都被融合进荣耀、自豪、振奋的集体记忆之中,成为一个时代的缩影。

(苏文祥、许崇宝、黄寺 编写,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