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中立

春蚕

1982

布面油画

216×140cm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艺术家的创作逐渐走出单一的政治图式,恢复了对社会现实的真诚观照。在这个重要的文化转折点上,罗中立以一幅描绘辛劳、苦楚农民形象的油画《父亲》将艺术从政治的神坛还原到日常生活和人本身,引领了“伤痕美术”“乡土绘画”的兴起与发展。而作为“《父亲》的姊妹篇”,罗中立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春蚕》则表达了对母亲的爱与感激,通过刻画传统农村中典型的劳动女性形象,传递出艺术家无法割舍的乡土情怀。

与《父亲》对脸部细节的精确描绘不同,《春蚕》将人物的面部完全隐去——画面中只有一位年迈的母亲,低头看向自己手中拨弄的蚕。在深色的背景中,光源从上至下投射到人物头顶,使母亲蚕丝般的银发成为刻画的重点,也使整个画面在光线的烘托下显示出丰富的层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艺术家象征性地将默默奉献的母亲比作春蚕,在使观者动容的同时,也承载着深刻的人文情怀,展现出文化意识的觉醒和对于个体存在的尊重。

(赵梦莎、许崇宝 编写,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