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6 - 2025.02.28
跨越六十年:人工智能的创意之火
- 主办泰康美术馆、Creative Machine
- 展期2024.11.15—2025.2.28
- 地点泰康美术馆
-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景辉街16号院1号楼泰康集团大厦1层、2层

主办:泰康美术馆,Creative Machine
展期:2024.11.16-2025.2.28
策展人:威廉·雷森,唐昕,周翊
学术主持:Frederic Fol Leymarie
展览顾问:韩娅娟
艺术家:
当代
Memo Akten / Katie Peyton Hofstadter,敖乾枥,韩娅娟,William Latham / Stephen Todd,刘佳玉,Parashkev Nachev,Félix Luque Sánchez / Vincent Evrard / Damien Gernay,Patrick Tresset,Maxim Zhestkov
历史
Paul Brown, Harold Cohen, Ernest Edmonds, David Em, Herbert W. Franke, Desmond Paul Henry, Heinrich Heidersberger, William Latham, Andy Lomas, Manfred Mohr, Vera Molnar, Frieder Nake
教育
Max Bittker, Harold Cohen, John Horton Conway, George Corney, Amanda Ghassaei, Ross Hill, Benoit Mandelbrot, Craig Reynolds, Matt Ruten, Karl Sims, John Whitney Sr
延续泰康美术馆对于“媒介”问题的研究和关注,“跨越六十年:人工智能的创意之火”以新技术的发展及其对艺术的影响为切入点,是一次聚焦人工智能、机器人、计算机艺术与创造力议题的国际大型展览,旨在探索人类与机器创造力之间的边界地带。展览从全球视角观察人工智能与数字艺术创作,精选来自全球30位/组国际艺术家的作品,分为“当代”“历史”“教育”三个独立叙事单元。
“当代”单元展示了知名的国际和中国艺术家的机器人艺术、互动人工智能和计算机视觉艺术以及生成艺术的大型投影、装置作品,代表当代人工智能驱动的艺术实践的前沿,也是对距离我们所有人咫尺之遥的未来世界的探索。
“历史”单元展示了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末数字艺术领域先驱者的作品,“计算机图形学之父”约翰·惠特尼,“计算机艺术之母”维拉·莫尔纳,“分形几何之父”贝努瓦·曼德勃罗,“最早的机器人画家AARON的发明者”哈罗德·科恩,“电影3D动画的开创性贡献者”克雷格·雷诺兹……他/她们在60年间点燃了现代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星星之火。
“教育”单元向初步接触数字艺术的观众提供了该领域所涉及的历史和技术等背景信息介绍,为启程之前的AI时代同行者们提供知识储备,同时通过聚焦生成艺术和算法设计,为已有相关领域知识基础的观众提供丰富内容。
此次展览在呈现AI艺术最新动态的同时,以媒介考古的角度串联起一部微缩的数字艺术演进史。通过回溯各个时代数字艺术先驱们的前行历程和代表性作品,结合AI当代艺术的现场沉浸式体验,泰康美术馆期待与您一起从新的视角观望人类发展演进的过程和未来。
创意“花火”:
AI艺术的“决定性瞬间”
汇集全球前沿作品,开启沉浸式感官奇旅
展览中的作品分布在泰康美术馆的两层展厅空间之中,营造或震撼视听或治愈身心的感官“体验场”,使观众沉浸式领略数字艺术的魅力。法国艺术家帕特里克·特雷塞特(Patrick Tresset)的互动装置作品《人类学习 #1》呈现出机械臂的形态,能够根据摄像头观察现场的观众并为其画像。中国艺术家韩娅娟的VR游戏艺术体验作品《赛博江湖》以科技粉色和毛茸材质构建了⼀个推测性的的未来世界,观众可在现场通过佩戴Apple Vision Pro“步入”沉浸式虚拟互动环境。梅莫·阿克滕(Memo Akten)和凯蒂·佩顿·霍夫斯塔特(Katie Peyton Hofstadter)的作品《超强光辉》将人工智能与舞蹈和神经科学研究相结合,让观众置身奇妙幻境,感受数字艺术的治愈力。参展作品还涵盖计算机绘画、互动装置、AI智能影像等多元媒介,打造沉浸式、交互性、寓教于乐的观展体验,适合各个年龄段的观众。正如策展人威廉·雷森所说:“这是一个平易近人的展览,观众很容易参与其中”。
邂逅“盗火者”:
回溯AI艺术的前世今生
跨越60年,一部浓缩的AI创意演进史
观众沉浸体验AI艺术的同时,还将搭乘时空“穿梭机”,亲手触摸数字艺术的“前世今生”。延续泰康美术馆对于“媒介”问题的研究和关注,此次展览以新技术的发展及其对艺术的影响为切入点,在呈现该AI艺术前沿动态的同时,以媒介考古的角度串联起一部微缩的数字艺术演进史。展览中的“历史”“教育”两大叙事单元首次向中国观众全面展现全球计算机艺术从萌芽到AI时代的60年演进史。通过回溯各个时代数字艺术家先驱们的前行历程和代表性作品,展览旨在启发观众从新的视角观望数字艺术发展演进的过程和未来。
步入展厅,你将邂逅数字艺术史先驱——“计算机图形学之父”约翰·惠特尼一世(John Whitney Sr),“计算机艺术之母”维拉·莫尔纳(Vera Molnar),“分形几何之父”贝努瓦·曼德勃罗(Benoit Mandelbrot),“最早的艺术创作AI AARON的发明者”哈罗德·科恩(Harold Cohen),“电影3D动画的开创性贡献者”克雷格·雷诺兹(Craig Reynolds)……他们如同一个又一个“盗火者”,穿越60年的历史烟尘,如火炬接力般,将人工智能的“火种”带到中国,引领我们找到通向未来的创造力“钥匙”。